餐具釉下彩更安全。一般来说吃饭用的餐具最好选择釉下彩,因为釉下彩餐具上的装饰都是在瓷坯上进行的,上釉后,还要在高温下烧制。当表层的花面被釉层覆盖之后,会让餐具看起来明亮、平坦且手感光滑,同时也具有永不变色、安全卫生等优点。

所谓釉上彩,是先上釉在画颜料,然后经700~850℃烧制而成。 由于颜料在釉的外边,所以重金属容易渗出来,与食物接触时,其中的铅可能就会被有机酸溶解出来。

釉中彩,是烧制时让釉料熔融,让颜料渗入釉中,所以安全性也算可以。
釉下彩是先在坯体上画好,之后再上釉,上釉后经高温一次烧制而成,颜料完全被包在釉层内,所以安全系数是最高的。

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

产生的年代不同

釉上彩: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。釉下彩: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,一直延续至今。从时间上来说,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,从传承上来讲,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。

烧制工艺不同

釉上彩(胎——釉——彩)

又叫“炉彩”,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,再对它们进行彩绘,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(入窑低温600—900℃),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,保持成品的稳定性。

釉下彩(胎——彩——釉)

又叫“窑彩”,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,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,一次烧成(入窑高温1200—1400℃)。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,表面光滑柔和、平滑细腻,永不褪色。

表现特点不同

釉上彩(有凹凸感,色彩鲜艳,价格较低)

颜色鲜艳,纹样突出于釉面,用手触之,有凸起感觉。由于彩在釉上,因而易磨损,易受酸碱等腐蚀,易褪色,但因烧成温度低,着彩选料广,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,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。如釉上红彩、宋加彩、五彩、粉彩、珐琅彩、墨彩等。

釉下彩(光亮、色彩柔和,价格高)

表面平滑不凸出,色彩莹润、光亮柔和,渗透感强,永不褪色。釉下彩主要有青花、釉里红、玲珑、及釉下三彩、五彩瓷等。